我国拥有丰富的史学传统,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到当前的清史纂修工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记载从未间断。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则因缺乏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和屡遭外族入侵而被马克思称为“印度人没有历史”。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比印度文化更为优越
C.历史学是我国最具科学性的学科
D.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①文艺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③文艺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 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
①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③体现了科学技术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大红的春联、倒贴的福字,别致新颖的窗花,争奇斗艳的宫灯,人流如织的庙会……沿着传统的轨迹,中国文化的味道充盈着我们的生活,自古及今。这表明
A.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B.传统文化具有包容一切的特质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