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材料三201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近10亿人观看了大阅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增强亿万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了人民的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

这次大阅兵分列式中,共展出了“东风10A”巡航导弹、“东风15B”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许多网民查阅了解各种导弹的性能后都特别激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2)结合材料二,谈谈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这次大阅兵的意义。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6分) (3)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行大阅兵,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也可)大阅兵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凝聚人民力量,鼓舞士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大阅兵能使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接受教育。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次大阅兵,极大地增强亿万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家国情、自信心,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军事素养也会得到发展。(每点3分,共12分。) 【解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解读材料信息,不难得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解读设问,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可以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具体来讲,重要性包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必要性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向分析这次阅兵的意义。解读设问,大阅兵作为文化活动,对综合国力、对社会、对个人会产生影响。具体来讲,首先,综合国力方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其次,社会方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最后,个人方面,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和文化塑造人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的力量、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塑造人生 【归纳总结】文化生活中关键词总结之三: 十六、实质、本质 1.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主要(重要) 1.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3.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5.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7.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8.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十八、正确态度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十九、要求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6.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7.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8.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二十、原则、准则 1.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二十一、形式 1.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2.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二十二、包括 1.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2.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2.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3.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十三、内涵(概念) 1文化多样性: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3、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4、民族文化: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6.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其中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7.中华文化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8.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指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地生产的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和参与的文化。 9.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文化的方向性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指的是这种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指的是这种文化的形式问题。 10.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①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突出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完整表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为基本内容。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涵 核心: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原则:集体主义为原则,重点:诚信意识,基本要求:④“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⑤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⑥四个基本教育和两个树立: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十四、目标、目的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 二十五、精髓、灵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十六、首先、最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32) 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 3.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作用; 6.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十七、精神 1.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5.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6.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74) 7.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十八、重要性、意义 1.文化的作用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3.文化传播的意义 4.文化创新的意义 5.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7.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二十九、措施 1、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3、怎样开展好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6、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7、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8、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9、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0、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1、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2、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4、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1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6、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7、青少年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9、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怎样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2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2、公民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3、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目前,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引进节目多达30余档。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向海外节目借鉴的风气由来已久。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模式引进”已经从最初的“依葫芦画瓢”“全盘复制”逐渐发展到加入本土化元素的3.0时代。例如在《中国好声音》中,考虑到我国观众还是比较喜欢相对平缓的节奏,在节目中特别增设了播放选手故事的环节;而办到第五季的《中国达人秀》也在叙事方法、舞美设计、评委的设置和互动方面,进行了改变和升级。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谣言相伴而生。在各种网络谣言中,涉及环保方面的也不少,如“浙江海宁癌症村”“杞县钴60泄漏”“碘盐防核辐射”等。环保谣言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一些网络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而不予干预。如何防止和抵制网络环保谣言的传播,也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据此李甲认为,大众传媒对谣言的传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防止和抵制谣言的传播应限制大众传媒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应如何实现改变和升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中李甲的观点予以评析。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二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查看答案

如今,一提文化,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娱乐,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已等同于娱乐文化。如何在娱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养,是一个必须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不能只是“有意思”而没有任何意义,否则“文化快餐”只是一种“文化泡沫”。材料表明(  

A.文化的商业性和社会效益是无法统一的

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已被赋予新的内涵

C.应该提供统一类型、统一风格的高品位文化产品

D.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查看答案

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查看答案

一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本质”指的是(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