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W市着力在精准扶贫中突出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1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加快转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脱贫能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业科技在贫困村生产中的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好基于IP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在线答疑等形式的农业科技传播活动。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1)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3)结合材料,请你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更好的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 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能够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 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振奋人民精神,保持昂扬的斗志,催人向上,有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每点3分)(若答“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根据我国扶贫脱贫现实状况或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出来的”亦可得3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实施了科技计划项目、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直接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②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会有助于人们在扶贫目标的确定和扶贫措施的科学选择;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打造科普服务平台传播科技信息和服务,使农民掌握了科技,提高了群众的脱贫能力; ④科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的重要内容,开展科技宣传、转变群众科技意识,为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综合评价1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3)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每点2分,只答原理不得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本题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意识作用的知识,切入点是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题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意识作用的知识来组织答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根据我国扶贫脱贫现实状况或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出来的”,可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角度来分析说明;“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可从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角度来分析说明;“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6个精准举措,对症施策,确保扶贫目标实现”。可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角度来分析说明;“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角度来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切入点是材料二中W市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的具体措施,题型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二中W市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的具体措施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的知识来组织答案:“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1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交融角度来分析说明;“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可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角度来分析说明;打造好“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农业科技传播活动。可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角度来分析说明;“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可从科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的重要内容角度来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你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本题要注意本题的设问要求: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是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回答,并且要注意是方法论角度,不能只答原理。具体可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也可从哲学方法论的其它角度来回答,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意识作;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的重要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环境保护法》第4条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企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作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组织,理应在保护环境中承担着重要责任。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此次修订,修改和新增了一些重要内容,比如: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规定公民应当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从法律层面加大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和惩罚力度。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1989年起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存在的缺陷日益凸现,如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缺乏、环境执法强制力不够等等。2011年该法修订正式启动,公开征求意见14182条,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为各地政府履行相关职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结合材料一,说明企业理应承担保护生态环境责任的经济原因。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对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为适应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促进其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早年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这一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说明

①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前提

④应坚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综观过去十多年国企“走出去”的诸多案例,成果丰硕收获很多,但失败也着实不少。有些问题源于异国他乡的不可抗力,但有些则是自身的疏忽、误判乃至蛮干。同样的投资攻略,在一国较合适,在另一国则颇为不妥。由此可见

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④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