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指出:“英文著作里关于二战期间中国作用的研究少得可怜。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功绩不应该被尘封,这便是我写《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的初衷。”材料观点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答下面的题。
1.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创造价值必须以享受价值为基础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奉献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屠呦呦强调,传统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科技进步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②科技进步能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市场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④中华文化坚持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习马会”上,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呼吁“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加和平灿烂的未来”。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10月30日,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应菲方单方面请求建立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的裁决无效,并敦促菲律宾遵守承诺,尊重中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回到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端的正确道路上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领土是主权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菲律宾和仲裁庭的行为侵犯了中国主权
②国际组织的活动应以正式条约和协议为依据,仲裁庭滥用程序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③国际组织的决议对主权国家没有约束力,是否遵守由主权国家自行决定
④中国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决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