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越战期间,耐药的恶性疟疾流行,中国在越共的请求下开始抗疟药的研究。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并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材料二:全球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后在屠呦呦的带领下,再次研究青蒿,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经大量实验及试服,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之后,上海无机化学所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发现了其抗疟机理。
材料三:在毛泽东的号召下,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科委、军事科学院等多个部委,共同筹备了这场国家任务——研发新型抗疟药,屠呦呦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开始了青蒿素的研究。经她发现的青蒿素,数十年来已拯救过全球数百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时表示: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对科技创新的启示。
(2)运用认识论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对青蒿素的认识或研究是怎样不断进步的?
(3)有人认为,屠呦呦的人生因获得“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而更有意义。请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未来5年要使最后的7017万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哲学依据有
①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引领新常态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为传统产业挖掘新动力,为新兴产业开辟新空间。这是因为
①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宏伟蓝图。其意义在于
①转变观念,意识促进发展 ②鼓励创新,建成小康社会
③创造联系,实现协调发展 ④坚持群众观点,实现共享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升空去探测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悟空”将在头两年对全天扫描,之后根据探测结果,对暗物质最可能出现的区域定向观测。这一探测思路的合理性在于
①着眼整体.抓住关键部分 ②立足共性,看清矛盾特点
③坚持两点,把握主要矛盾 ④抓住主流,反对均衡倾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可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该新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体积轻巧、不易燃也不易爆,可采用低成本制备,实现规模生产,可广泛应用于现有混合电动汽车、大功率输出设备的更新换代。这说明
①新认识总是在否定旧认识的过程中发展
②着眼实际需要是创新的必然要求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④新出现的事物最终会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