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校园博物馆”落户北京市某中学。馆内装潢典雅,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荟萃...

材料一:“校园博物馆”落户北京市某中学。馆内装潢典雅,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荟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中学生走进“校园博物馆”,观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等著名艺术大师的原作,与大师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感受着文化的侵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对中学生的意义。

材料二: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走进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让我们找到了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人们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人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2)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阐述你的观点。

 

(1)①文化影响人,在中学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文化活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3分)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该校的做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2分) 不赞同。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解析】 (1)本题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对中学生的意义。要注意材料中的客体是学生。我们让“校园博物馆”落户中学是为了发挥对学生的影响,所以首先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另外,落户学校,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作用,该校的做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含义、如何在社会的变迁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保留与消失、传统文化的作用。设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这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民俗要不要都恢复起来,这一问题有较高难度,回答时需要对教材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考生从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征 【方法锦囊】“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

①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

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④旧哲学从没有过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A、①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