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扶贫日”。1978-2010年,按照中国...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扶贫日”。1978-2010年,按照中国扶贫标准,我国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扶贫标准,累计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2011至2013年年底,中国在2300元新扶贫标准下又减少了近4000万贫困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在长期的实践中,成功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当前,我国政府组织的扶贫开发事业步入了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方式从“输血式”生活救济转变为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转变为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扶贫攻坚的主攻方向转到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进入最后的冲刺。

(1)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中的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扶贫开发事业的依据,并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合理化建议。

 

(1)①党坚持自身宗旨和执政理念,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制定了扶贫开发事业的大政方针,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总览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制定了相关行政法规和具体政策,同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精心组织,推动着中国扶贫开发事业不断深入。 (2)依据: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扶贫开发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建议:①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②企业要积极承担扶贫开发的社会责任,通过项目开发或捐助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要积极投身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解析】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中的作用。知识指向明确,即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我们之所以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和党的领导作用和政府履行其职能是分不开的。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考生可以从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宗旨、执政方式等分析;从政府的角度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原则和宗旨等分析。 (2)本题有两问,第一是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扶贫开发事业的依据,第二问是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另外,实现社会公平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考生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为措施类主观试题,要注意从不同的主体来分析。考生可以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的角度、劳动者的角度分别分析、 【考点定位】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宗旨、执政方式、政府的角度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原则和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宏观调控、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劳动与就业 【名师点晴】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年3月15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概念规划设计国际邀请赛在西安落幕,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创新与改革的关系是

①创新是生产关系的自我否定,目的是适应上层建筑的改革

②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目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

③创新是现实实践的自我突破,必然推动着扬弃、改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然伴随着批判、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企业、政府等机构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将能更多的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其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

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大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东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l1月27日,李克强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引诗经妙谈“家”文化,并向专家学者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李克强说,《诗经》何以爱情诗开篇,因为有爱才有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历来十分珍视家的观念。中华民族的“家”观念

①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

②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③对维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