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变迁,春节出现父母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逆向探亲”等新风俗,人们对“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亲人团圆,何处不是家?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材料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出了2014年简政放权的成绩单: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加上2013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下放的416项,本届政府累计共下放权力600多项。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不意味着政府大撒手,“放”和“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轮子”,只有双轮驱动,车子才能跑得起来。进一步简政放权,就要做到“该放就放、该管则管”,放活和监管齐上阵。
材料二:简政放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改革。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坚持“该放就放、该管则管”,放活和监管齐上阵的道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我们是如何实现对简政放权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的。
材料一:科学认识“新常态”。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材料二: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5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
今年1月7日,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相对于此前的高点已接近腰斩。面对油价“跳水”,各种论点纷纷出现,各国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欢喜几家愁,是因为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都是客观的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价值观是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D.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尽相同
李克强在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的对话会上强调:要下决心继续推进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以求更大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因为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014年12月18日,《孔子哲学》新书发布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孔子哲学既蕴育于深厚的中华本原文化土壤之中,又凝炼提升出中华本原文化的精髓,其倡导的许多价值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相契合。这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批判的继承是辩证法的核心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