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富贵山居图》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该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传统文艺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感情真,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好似失礼。不过自交警“严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悟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故事片《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体现时代精神是的文化发展的要求
D.要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种正面家风的传播,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这是因为
①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
②家风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③家风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传统文化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