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2015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材料二:雾霾近几年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如今,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时代

核心思想

主要观点

古代

人是自然的奴隶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近代

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

现代

人是自然的成员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当代

人是自然的朋友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习近平主席的描述。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3分) ②对待“养儿防老”观念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剔除其愚昧思想,增加时代内涵,使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3分)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养儿防老”观念要与时俱进。(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3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3分); ④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3分)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尊重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意山水林田湖的客观联系。(3分) ②事物处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由一个部门统一保护、统一修复。(3分)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从宏观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要求。“养儿防老”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看待这一传统文化就要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和态度入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并合理的对待“养儿防老”这一传统文化。详细内容为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本题考查的主要是认识论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要理解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检验标准,同时认识具有无 限性,上升性。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发展真理。具体应在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过程上展开论述,同时应从材料出发,不能脱离材料,进而更好的回答本题支的要求。 (3)本题已经明确提出了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三内容,因此,回答本题只需要结合材料,从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综合思维认识方式出发,分点明确的根据材料的每一段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对于材料中的每一观点都要明确详细的理解分析。需要详细把握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 考点 :传统文化的继承、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联系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下,双方凝聚起众多共识:中英要做平等互信的好伙伴;中英要做互惠发展的好伙伴,双方同意提升两国贸易水平,力争早日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此次中英双方签署的商业协议多达28项,总价值接近400亿英镑,作为合作的重头戏,中英法将合作建设欣克利角C核电站,这是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在重大战略行业开展合作;中英要做共促安全的好伙伴,中方愿继续与英方就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中英要做包容互鉴的好伙伴,今年是中英历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2015年10月21日,必将在中英关系历史上留下一个重要的定格。这一天,习近平主席与卡梅伦首相决定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因为这次影响全球的里程碑式的访问,习近平的到访被媒体称为“超级国事访问”。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评价中英大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意义,并请从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9月22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辩证否定不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重大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11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这表明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与归宿

 

查看答案

2015年夏季,我国南涝北旱形势严峻,各地政府都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关键是要抓好民生工作,重点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   

①科学的抗灾措施可以改造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

②抗击灾害要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人为本

③科学抗灾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看待自然灾害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为此,必须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③把握事物的联系,改造、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

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