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误差无措。”这幅对联从一个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误差无措。”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以实践和猜测为基础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春分,秋分,闰月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把握和认识,说明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说明我们节气变化属于真理性的认识,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①④正确;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③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真理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因:(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2)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而小李花3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节能”。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选择性

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他否认了相对静止

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他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查看答案

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查看答案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知而不忘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