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乡贤”一词,《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

材料一“乡贤”一词,《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也都被称为“乡贤”,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曾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

材料二被称为“小草皇后”的长沙当代新乡贤梁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创业之初,她经常自己卷起裤管下地干活。十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010年,梁伟根据“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对长沙市莲花镇立马村的8000亩土地实行整村流转,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还可以获得优先股股金分红收入。不仅如此,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收购困难户家中农产品,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行环保企业。天泉生态草业园也成了省“同心工程”重点示范项目。

材料三2015年8月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议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1)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小草皇后”梁伟的事迹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3)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号召人们参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拟两条宣传标语。

 

(1)培育新乡贤文化,有利于: ①推进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3分) ②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做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3分)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3分) ④全面提高乡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2)①辞掉高薪职业,回家乡创业,并积极投身田间工作,(1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分) ②通过创业帮助村人致富,关爱并资助困难群体,(1分)在社会与个人统一中实现价值。(2分) ③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践行“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1分)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意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分) (3)例:美丽乡村大家创,和谐社会大家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4分)(其他符合活动主题的答案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调动运用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设问指向“小草皇后”梁伟的事迹对青年学生的启示,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解答时首先明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社会与个人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小草皇后”梁伟的事迹进行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具有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人们参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设计。 【考点定位】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名师点睛】“启示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简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多是大背景、小切口、重在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和提高上述能力的目标,最根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注重研究性的学习,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答技巧,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启示类”﹑“措施类”题为例,简单分析此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以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一、题型特点: "启示类"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文化生活、政治学的启示等等。“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 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二、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要看清要求,读懂题意,二要围绕设问,回归教材,三要多角度思考,思维发散,四要多种方法并用,五要逻辑严谨,恰当使用学科语言。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文化生活、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投资、消费、出口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2014、2015年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2014

54.4﹪

50﹪

-4.4﹪

2015

51.2﹪

48.6﹪

0.2﹪

注: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材料二2015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尽职尽责、勤政有为。会议强调,一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措施;二要加快培育“双引擎”,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推向纵深,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三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一抓到底。加强督查、考核和问责,确保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同时,会议认为,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营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关环境。

(1)简要说明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政府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行为。

 

查看答案

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就是我们生活中用于炒菜的一种调味料——味精。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过量味精的摄入会抑制神经、妨碍骨骼发育,诱发高血压和糖尿病。味精能增加人类的食欲,但却会缩短人类的“保质期”。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事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必须立足于人们的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味精成功实现了对食品鲜味的肯定及对人类“保质期”的否定

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与贯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牵一发而动全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