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
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现象( )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说明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伴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 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表明( )
①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日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听写汉字的热潮,在于( )
A.通过汉字听写,人们能够形成完美人格
B.汉字引导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汉字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人们对汉字表情达意、传承文脉情结的认同感
纳西文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纳西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它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