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对于“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好”这个问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运用“对立统一关系”的知识,针对这两种意见进行分析。

(3)面对方言消失的状况,请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方言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2分) ②方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有利于推动不同文化借鉴和交流。(2分) ③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重视方言保护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方言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保护方言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2分)普通话和方言,产生于不同的地方实际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2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的,二者具有一致性。(2分)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通话和方言的相互联结以差异性为前提,在共同发展中又体现各自特色。(2分)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材料中的两种意见都割裂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我们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实现语言的共同创新。(4分) (3)组织方言竞赛活动,让方言进课堂,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推广方言,编写方言故事等等。 【解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要求考生分析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保护方言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保护和继承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因为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本题难度不大。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知识指向明确,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和“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材料中的观点仅仅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通话和方言的相互联结以差异性为前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材料中的两种意见都割裂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对于普通话和地方方言我们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实现语言的共同创新。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面对方言消失的状况,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具体建议。考生重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组织方言竞赛活动,让方言进课堂,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推广方言,编写方言故事等等。但是不要忽略了主题。 【考点定位】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等知识 【方法锦囊】“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材料一:有人这样描述“大数据”时代:当你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抒情或发议论的时候,华尔街分析师正通过网站后台收集你的情绪变化,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企业会根据你的意见来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跨国公司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

材料二: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全社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大数据对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众多企业在顺应潮流进军该领域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国家没有设置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协调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标准;“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匮乏;“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欠缺;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威胁我国信息安全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技术革命对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作用,以及我国政府在大数据技术革命背景下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

 

查看答案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自然率真、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④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与漫画哲学寓意相一致的诗句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唐代·刘禹锡

B.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李商隐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苏东坡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

 

查看答案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某地根据风能、太阳能在昼夜和季节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的特点,把独立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组合为风光互补发电,有效克服各自缺陷,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这一做法

①创造了事物间新的具体联系         

②坚持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

③表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表明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