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这是2015年两会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宣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减少行政干预,简政放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1)结合材料一说明,作为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
①坚持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②坚持了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③坚持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④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国务院批准《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外化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深藏的
②以往哲学多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③以往哲学多忽视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④以往哲学家没能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俗语、成语故事或古诗词都蕴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下列材料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一致的是
①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部分离不开整体
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破茧成蝶之前,总还有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尊重这个过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从认识论角度看,这句话体现了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认识的反复性 D.认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