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③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5年9月29日,武汉市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的通知》。该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涵盖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初中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诵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安排1课时为学生讲解经典;高中阶段一年级统筹安排,二、三年级自读自学为主。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武汉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是为了发挥 ( )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2014年2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时表示,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连战表示,2005年国共两党开展和解对话,进而两岸走向和平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这是一条不应也不可逆转的正确道路。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国共两党或两岸各界,在政治互信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包括主张各依法规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等。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习连会“两岸一家亲”共识的认识。
什么样的时间最珍贵?什么样的青春最无悔?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在让你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了》本是几年前的“旧歌”,为何焕发又一春?这首歌歌词朴实细腻、旋律深情舒畅,而央视春晚,正是全国人民思乡最切、亲情最浓的时刻。王铮亮在这样一个舞台唱了这样一首歌,还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舞台背景,深深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人说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观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走红的原因。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是8个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8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坚持“德才兼备”,是不难理解的;强调“以德为先”,就大有深意了。其深意就在于它是总结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考验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后提出来的,表明我们党对选人用人理念和标准的认识更加全面科学、切合实际,是我们党对选人用人理念和标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为什么党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用人标准?
(2)假如你是某市的领导人,你将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2100多年前,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各国文明的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时光飞逝,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的行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习近平强调,只要中国同中亚国家一道把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坚持团结、平等、互信、互利、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实现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并通过研修和夏令营等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的交流,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依托政治、地缘、经济互补等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为什么能够坚持文化互信、互利、包容、互鉴。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