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人们对社会竞争加剧、财富差距拉大的不安和焦虑并不矫情,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公众的心理归属感和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些都呼唤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要加速向纵深推进。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②遵循了上层建筑要符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③遵循了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规律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应该“加减法”并举,“减”是为了更好地“加”,“加”才能有效地“减”;“加”是有原则地加,“减”是有步骤地减,二者有机地结合,将使中国经济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动力。这告诉我们正确处理好“加”“减”关系应该( )
①既要把握适度原则,又要注重量的积累
②既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又要看到矛盾的对立性
③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④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事物的次要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以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只有人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改变主要乃至单一运用功利思维方式把握一切事物的现实状况,才能培养思维方式,为思维的创新奠定厚实的基础。从哲学上看,创新过程艰难的原因是( )
①新事物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再到质变的循环过程
③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阶段,才可能发生质变
④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针对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口号,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这一认识表明(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
B.发挥创造性思维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因素
C.尊重客观规律是解决好贫困问题的意识条件
D.矛盾分析法是解决好贫困问题的客观基础
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希望各国同舟共济,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开创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
A.联系的普遍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主观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根本方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主要体现了( )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是我们行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