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随着“互联网十”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实现了完美结合,互联网+教育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荻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矛盾观点,谈谈你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
(3)在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今天,就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材料一: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2015年11月份,中国官方多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蝙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倒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一系列有关“供给侧”的信息屡屡“刷屏”,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剖析,也不乏来自媒体的答疑解惑,更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建言献策。
(1)结合材料一,从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社会各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应有作为。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说明了
①文艺创作要远离市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文艺创作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文艺创作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引领社会发展
④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于并决定其市场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上述材料表明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②部分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③要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
④要立足发展需求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周国平,善以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
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
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银杏在植物学界被称为“活化石”。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银杏见证了沧海桑田,在佛家眼里就具有了神性。植物被赋予文化的意义,其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
②运动的永恒性使我们对事物的把握都是暂时的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人们对事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