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

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城市的特色应当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一座历史性的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现代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

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一些。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1)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留住城市的文化基因需要保护好历史建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共生。

(3)结合材料,请就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提出两条建议。

 

(1)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城市历史建筑是展现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城市历史建筑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精神寄托,能够维系社会生活,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护好历史文化建筑,能让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④文化反作用经济。保留城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为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也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城市历史建筑,有利于研究城市文明的演进,留住城市的文化基因。 ⑥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保留城市历史建筑,有利于在继承优秀城市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创新发展。(考试如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②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分别强调了不同的方面,存在一定对立。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城市发展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又可以促进城市发展。 ③只有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 ①积极推动城市历史建筑申遗活动,推动文化保护。 ②加大对城市历史建筑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保护意识。 ③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技含量。(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留住城市的文化基因需要保护好历史建筑”。首先,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体现了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一定的文化要通过建筑来体现;“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说明了历史建筑能够维系社会生活,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体现了文化的实质;“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外,考生也可以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遗产和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来分析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的作用。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考生分析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共生。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分析一下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注意从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分析二者的关系;最后回答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提出两条建议。考生要围绕主体,即保留文化特色,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推动城市历史建筑申遗活动、加大对城市历史建筑的宣传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技含量等。 考点: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矛盾的内涵、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晴】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 ①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 ②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 ③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从设问的角度来说,高考论述题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限制型的特点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围,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扩展型的特点是: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考生需要自己确定答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自由发挥程度较大。 ④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由于情景材料论述题的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区分度强,此类题的得分一般不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因信息把握不准,答案组织空洞,得分在平均分以下。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做题方法 1.仔细审题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审题是第一步,是关键,是前提。 (1)通读材料找“题眼”。应针对此类题的特点,对材料快速阅读,边阅读边理解,边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内容、状态、性质、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找着材料的规定性,即所谓“题眼”,进而把握材料中心。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要求、指向等都反映在设问中,故这一步尤为关键。学生必须细心审读设问,搞懂蕴涵,抓准关键词,明白题意,把握意向。主要从两点出发: ①找出关键词句,辨明命题意向。这样才能确定角度,界定所涉内容。 ②找准限定词句,审透题意细节。 2.规范答题 (1)搜索知识找结合。审过材料和设问后,要找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关键是搜索与材料、设问相关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其交叉点,取舍作答。 (2)运用逻辑定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所以必须认真、缜密、精心组织答案。 ①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 ②用方法: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当前我国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有效供给难以跟进,导致人们出国去买奶粉、买马桶盖甚至药品、牙膏。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谈谈党在经济工作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并说明国家应怎样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在2015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性障碍,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着眼点还是要放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双创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②双创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单靠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效应,表明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  

④做强实体经济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材料说明

①两岸同胞应不断丰富彼此的联系形式  

②两岸同胞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③两岸矛盾的消除将使两岸关系更加紧密  

④两岸同胞之间的联系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推动了疟疾的治疗。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人类对抗疟疾依旧任重道远。材料告诉我们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  

③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真正诗的作品里,思想不是以教条方式表现出来的抽象概念,而是构成充溢在作品里的作品灵魂,像光充溢在水晶体里一般。”优秀的文艺作品,凭借文艺诉诸形象、唤起感受、直抵心灵的审美特质,让思想获得了有力的表达和传播。这表明

①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②人的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