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点,他们又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青蒿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中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蒿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屠呦呦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②提取青蒿素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呦改变思维方式,最终找到了用乙醚提取青蒿的科学方法; ③屠呦呦运用新的认识工具进行元素分析、光谱测定,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 (2)批判继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打牢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根基;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借鉴西医的技术手段助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坚持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推动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解析】 (1)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中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属于措施类试题,实质是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答时先明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现在以下方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青蒿素的创制过程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青蒿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解答时认真审读材料,调动运用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有关知识回答。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知识整合】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意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内涵 (1)文化自觉: 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 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要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衷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材料二  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查看答案

“贴心法官”赵海7年间跑遍了北京西城区各个街道社区,坚持“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工作定位,坚持“离人心更近,离诉争更远”的工作目标,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创造了“纠纷不出社区,矛盾止于庭外”的优秀业绩。这告诉我们

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在创造价值中实现的 

②个人的努力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积极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个人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步向前迈进。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

①要在质变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总是处在平衡和不显著的变化过程中     

④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