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理念摆在推出位置。创新文化是创新事业的灵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理念摆在推出位置。创新文化是创新事业的灵魂,推动大众创新首先需要创新文化的浸润。创新文化,简言之,是能激励创新的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其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前者如以创新相关的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保护制度等。

材料二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1942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提出,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熊彼特认为,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企业家,他们有着关于一个新产品、生产一个旧产品的新方法或其他创新的想法。当企业家的企业进入市场,它对其创新拥有某种程度的垄断力量,正是预期的垄断利润激发了企业家。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是有益的,消费者现在有更大范围的选择,但是对现存生产者常常是不利的,他们可能发现与新进入者的竞争往往是困难的。如果新产品比旧产品足够好,现存企业甚至可能被逐出市场。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地自我更新。企业家的企业成为现存企业,享受高利润,直至它的产品被新一代创新的另一个企业家的产品所替代。

(1)大众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浸润,推动创新事业必须培育创新文化。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从哲学角度来看,为什么说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

(3)依据材料,你觉得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至少谈两点)

 

(1)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重要影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会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创新文化,有利于更新观念,树立适应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创新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利于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组织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保护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创新事业的发展。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经济进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在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的“创造性破坏”中实现的。在经济发展中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经济进步的关键。 (3)如敏锐的市场嗅觉,勤于思考的习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等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要求考生分析“大众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浸润,推动创新事业必须培育创新文化”。该观点强调了创新文化对于大众创新的作用,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材料中“其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启发我们要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和创新制度的方面分析。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和表现、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组织文化和社会氛围等方面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说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要注意“创造性破坏”其实是指辩证否定的过程。所以考生要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和实质来分析;同时创造性破坏是创新的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所以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寓进步。 (3)本题要求考生谈谈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中强调了创新意识,所以考生可以从这方面回答。如“敏锐的市场嗅觉,勤于思考的习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等等。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题型总结】“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5年7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克服任性检查,实行阳光、文明执法。会议确定,一是坚持依法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二是各市场监管部门要公布抽查事项目录,逐项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等。重点抽查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三是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四是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建立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为“随意执法”所扰,不越雷池合法经营。

材料二《居住证暂行条例》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3号国务院令发布,共23条。相对于过去暂住证制度而言,居住证突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职能。条例一方面确立了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另一方面鼓励各地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为引进人才,都相继出台了工作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会议精神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而不是每天醒来就要奔跑的狮子,也不是每天醒来就是本命的羚羊。我们常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收获幸福。这表明

①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

②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其做好事的多少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受益于传统年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800多幅画作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④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漫画旨在说明,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

满分5 manfen5.com

①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

②瑕不掩玉、要把握主流

③因小失大会得不偿失

④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