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明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方式?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犀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文章提出,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加快文化“走出去”能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请你为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

 

(1)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②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团结、凝聚中华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②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其合理因素要肯定、继承和发展,对其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要予以否定。 ③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传承,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深化文化交流;在国外举办中华“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中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扩大文化贸易和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解析】 (1))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中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角度,精心组织答案,展开论述即可。 (2)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解答时,从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扬弃”)、要求等角度展开,具体作答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型的题,要求提两条建议。解答时,只要围绕加快文化“走出去”能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深化文化交流;在国外举办中华“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中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扩大文化贸易和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等。 考点: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辩证否定观,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题指导】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5年我国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和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设立国家创业创新引导基金,引导投向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都能事受到税收减免。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445亿元,用于促进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斤印发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度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度报表,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_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进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如何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起到促进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

 

查看答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奈保尔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或有价值的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而是有赖于作家身上的某种道德完整。”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从材料可以看出,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必须

①用矛盾特殊性指导矛盾普遍性                 

②抓住主流认清金融改革的形势

③抓住关键部分推动金融改革                   

④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不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答下列题。

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发展理念是基于

①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规律为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长期以来,这一思维被很多地方施政者奉为圭臬。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说明人们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①是一个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                    

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④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完善文艺作品推介传播等环节的评估标准,把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推动文艺健康发展。这一措施

①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②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