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文艺繁...

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

材料一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面对丰饶而富于创新性和成就感的时代文艺景观与现实文化生态,颌首认同者有之,拊掌称颂者有之,不置可否乃至不为所动和不予首肯者亦有之。对此,有专家认为,尽管见仁见智历来就是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正常现象,但以解读和阅读的方式对之进行拨翳纠谬,以求返璞归真,也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释材料二中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请你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文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促进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鼓舞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用民族精神鼓舞中华各族人民的斗志,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因社会地位、需要、立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所以不同人对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②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中产生的冲突我们必须分辨出对错,对之进行拨翳纠谬。 ③对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做到返璞归真。 (3)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文艺发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艺发展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因此,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文化的作用,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关于文化的作用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回忆我们可知,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知,本题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作答。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释材料二中专家观点的合理性。”本题考查的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考生首先要清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包括哪些内容,通过回忆课本知识点,我们可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包括:“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特征与及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然后,我们需要结合材料二分析专家的观点。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知,专家的观点指的是:“尽管见仁见智历来就是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正常现象,但以解读和阅读的方式对之进行拨翳纠谬,以求返璞归真,也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经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本题是一道开放类的简答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方法总结】材料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 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聚焦“十三五”,抓改革促发展,打好扶贫攻坚战

材料一2015年,中国人一年的“购物血拼”遍布68个国家,例如,日本马桶盖、韩国彩妆、澳大利亚奶粉遭淘淘族哄抢,我国市场的这类产品却不受欢迎;iPhone手机在中国走俏,本土手机却难有高端货。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表象为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已有的供给出现过剩,而部分需求却缺乏相应的供给。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房地产、汽车、钢材、水泥、玻璃、轮胎、电子、家电等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从供给侧来看,2012年以后,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利润水平大幅回落,部分产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因此中央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适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材料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为了重点了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突出难点和问题,2015年7月8日至15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深入农户、校园,走进工厂车间,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建真言、献良策。

(1)材料一说明了说明经济问题?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如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查看答案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就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迈阿密儿童医院近期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进行了心脏手术。传统的2D核磁共振无法带来全部信息,医生借助智能手机和谷歌Cardboard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掌握了她的胸腔构造并确定方案,最终手术非常成功。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0月在英国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③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