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国巴...

材料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美国、中国、法国等来自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有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但参会各国能妥善处理在资金支出、技术转让、法律约束力以及透明度等领域分歧,不断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形成了应对垒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协定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二:《长江,长江》《牧人巴让》等六部中国环保纪录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被选送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进行展映。六部纪录片通过影视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六个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故事,蕴含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追求:立足于时代的需要,讲普通人的故事,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引导人类求真向善。中国环保纪录片播出后,赢得了国际舞台阵阵掌声。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各参会国为什么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环保纪录片赢得国际舞台阵阵掌声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3)推动环境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请你就此提两条具体建议,并简要说明其理论依据。

 

(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各参会国既有利益分歧,也有共同利益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各国只有妥善处理各种分歧,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参会各国在妥善处理分歧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有利于共同治理气候问题,促进共同发展。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同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但在共同治理气候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因此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 (2)①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 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有强大的功能,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积极成果。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文化和世界舞台的沟通桥梁。 (3)建议及其理论依据:例: ①国家应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国家财政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或者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转变观念开始---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设问指向各参会国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先明确哲学观点: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又相互排除;然后结合各参会国妥善处理分歧进行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中国环保纪录片赢得国际舞台阵阵掌声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媒、文化的多样性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推动环境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两条具体建议,并简要说明其理论依据。解答时可以从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入手,具体建议要切实可行。 考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媒、文化的多样性;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全面分析财政的作用 (1)从财政与宏观调控关系的角度看: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这一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实现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善人民生活等财政的作用。 (2)财政在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所以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3)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财政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又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看:正确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看,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根本标志;从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关系看,有利于我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从分配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看:合理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生产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6)从财政与“主题”和“主线”的关系看,合理的财政政策,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从财政与发展对外开放的关系看,根据世界和我国的经济形势,采取合理的财政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下图:未来我国总人口、生育率、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预测

满分5 manfen5.com

 

备注: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5岁-59岁人口),学界通常用人口抚养比升降来定义人口红利。

材料二:随着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达到峰值,过去几年都是呈绝对减少的趋势,人口抚养比也开始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老龄化趋势加剧,“未富先老”问题凸显。按照人口转变规律,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必然发生,我国的人口红利终将消失。未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加速减少,按总和生育率1.5测算,在2020年之前,劳动年龄人口减幅相对较缓,年均减少155万人,之后一个时期减幅将加快。农村劳动力在经过前期大规模转移后,供给增长速度持续降低。

材料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15年10月26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但仍需运用法治思维去落实,以法治的方式去推行。中央层面明确调整生育政策,不等于其立时生效,它还须经过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各地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四道关键程序。2015年12月3日《计生修法草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

(1)材料一图表反映哪些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生产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说明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该怎样应对?

(2)结合材料三分析其中蕴含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查看答案

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就是我们生活中用于炒菜的一种调味料——味精。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过量味精的摄入会抑制神经、妨碍骨骼发育,诱发高血压和糖尿病。味精能增加人类的食欲,但却会缩短人类的保质期。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事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必须立足于人们的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③味精成功实现了对食品鲜味的肯定及对人类保质期的否定

④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与贯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发现,学习压力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如图所示)。这启示我们

满分5 manfen5.com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③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0月在英国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③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