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 材料一:1...

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

材料一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激烈军事冲突,到长期尖锐政治对峙,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交流往来。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两岸关系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2014年2月,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开辟了新的两岸沟通管道。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擘画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会面,开启了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踏出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习近平强调,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哲理。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海峡两岸最终能够实现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3)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你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标语不超过20个字。

 

(1)①两岸关系从激烈军事冲突,长期尖锐政治对峙,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再到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②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开辟了新的两岸沟通管道,在尊重事物固有客观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③海峡两岸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④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九二共识”,不断创新两岸交流沟通机制,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了创新意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海峡两岸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海峡两岸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海峡两岸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海峡两岸走向繁荣、强大、统一的精神动力。 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①促进文化繁荣,共创两岸双赢。 ②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③一脉传承,创意未来。 【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哲理。”经过联系所学知识点,我们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在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对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回忆所学知识点我们知道,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材料两岸关系从激烈军事冲突,长期尖锐政治对峙,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再到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材料:“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坚持了联系的观点。材料:“海峡两岸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观点。材料:”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九二共识”,不断创新两岸交流沟通机制,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了创新意识。 (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海峡两岸最终能够实现统一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文化相互交融,海峡两岸文化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海峡两岸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的等角度加以分析。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简答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解题技巧】巧解体现类的非选择题 解答体现类的非选择题一般遵循以下几步: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地快速回顾。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同学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子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的格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新提“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查看答案

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周年之际,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本届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谈期待: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李克强说,当前,我国进入升级发展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谈地位: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李克强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好发挥“一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人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在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中通过辛勤劳动和智慧富起来。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14日,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耄耋之年的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与繁荣,为了这个共同的世界,他生命不息、艺术不止。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③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④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向导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在出席中国人民抗战纪念大会前夕,面对日本某些政要罔顾历史真相而做出的质疑、批评与职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回顾历史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训非常重要,同时也应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就是我接受习近平主席邀请访问中国的原因。”潘基文秘书长的严正回应,从哲学角度说明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①坚持客观真理,尊重历史事实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③吸取历史教训,着眼未来发展     

④以历史真相为基础,统一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①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灵活运用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的条件

③精确把握事物存在、变化、发展的条件   

④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