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明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方式?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犀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文章提出,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加快文化“走出去”能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请你为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

 

(1)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②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团结、凝聚中华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②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其合理因素要肯定、继承和发展,对其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要予以否定。 ③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传承,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答案示例: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深化文化交流;在国外举办中华“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中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扩大文化贸易和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从传统文化角度,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从民族精神角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 (2)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可以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媒介角度思考,如: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举办中华“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中华文化艺术节等。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征、民族精神;辩证的否定观;文化的交流传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

材料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研究经济政策。

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5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中央等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征求意见(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北京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专家学者们就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会议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不同主体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出台所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转变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意义。

 

查看答案

某地把扶贫工作项目化、移民致富产业化,通过把工厂建在村头和“企业+基地+农民”等方式,使扶贫开发同“漫灌”式向“滴灌”式转变,创建生态移民“精准扶贫”模式。这种“精准扶贫”新模式

①通过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②旨在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体现了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④是自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表现

A.②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著名企业家指出,生意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10年以后,你做10年以后的生意。这个观点体现

①机遇和挑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聪明的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办事情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③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光束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现存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②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