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百度日前对外披露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如它的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近乎和人际交流相同。预计累积10-20年后,人工智能的“大脑”可能会发生质变,赶上或超过人脑。下面对“百度大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百度大脑”一经人们的创造,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②“百度大脑”将会在自主意识的指导下,能实现人的某些功能
③“百度大脑”的制作和使用,凸显了人类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
④“百度大脑”将实现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随着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从认识论的角度,我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过程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和池沼以其独特设计名誉四方。假山的堆叠或是重峦叠嶂,或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心中有丘壑,置身于其中,“雨醒诗梦来樵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怀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江南情怀对园林的设计活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②江南情怀来源于园林设计者的智慧与知识
③江南情怀是水乡风土人情的产物
④江南情怀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如何认识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如何明确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方式?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四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德、利用、犀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备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文章提出,要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应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加快文化“走出去”能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请你为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