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所谓经济“常态”,并不是指经济活动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不变完全可预期的状态,而是在...

所谓经济“常态”,并不是指经济活动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不变完全可预期的状态,而是在经济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由经济规律所主导的经济活动相对稳定特征的动态过程。因此,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历史阶段的“常态”表现具有明显差异。

材料一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反映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却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与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新常态是在中国通过高信贷、高货币投放而维持的高储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人口结构变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较为冷静的新认识。这表明,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多受到理性的约束。

材料二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新老规划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是一个以全面适应新常态为主题的五年规划期。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论断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特征。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

 

(1)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等,实现新常态下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 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度依赖房地产和以投资为主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的良性发展。 ③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方式和优化分配格局,加强再分配调节力度,扭转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和改善民生。 ④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2)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无论是完善社会保障和重视粮食安全,还是推进各项改革,都是改善民生,维护人民利益的需要。 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各项措施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是履行经济职能的客观要求。 ③政府具有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是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 ④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是新常态下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创新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战略判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判断到系统阐述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新常态是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新常态从初步判断到系统阐述,表明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此题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具体指的是什么并能够根据课本所学习的知识来回答。新常态经济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结合课本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解答本题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对“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的说明,比如在谈到夯实硬底线时材料中表述“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里主要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及政府的职能的相关问题。考生再结合课本作答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通过阅读材料,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到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说明了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的问题。 【考点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政府的原则、政府的职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 【名师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辨析题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辨析该结论。

 

查看答案

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小龙虾”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微信下单、第三方物流跑腿送虾、某电商平台上线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关注。传统餐饮业遇到“互联网+”迸发出了巨大的潜力。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善于改变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②学会创造事物的本质,与时俱进

③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④善于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从未停下脚步,思维的触角在不断延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5年9月28日,全球出现罕见的月全食天象奇观,这次月全食是自2014年4月15日开始的“连环四月食”的最后一环,这种罕见的“连环四月食”,500年只出现过三次,根据NASA预估,第五次的连环四月食会在2032年和2033年出现。从哲学角度看,这主要体现

①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②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

③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25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地球”道路上里程碑式的发现,但也有人认为,我们目前对它知之甚少,太空探索道路还很漫长。由此可知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既能反映事物现象,又能把握事物本质规律

③人对太空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变化

④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6月2日深夜,湖南刘大爷家的空调自燃引发大火,家里人熟睡毫不知情。家里的泰迪狗发现火情后拼命挠门叫唤,将主人惊醒,全家人才幸免于难。泰迪狗英勇救主人的行为

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②经过了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说明动物心理具有能动作用        

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相应的反应特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