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6月9日,某学术团体召开了一个研讨会,研讨“改革顶层设计与地方试验”。...

2015年6月9日,某学术团体召开了一个研讨会,研讨“改革顶层设计与地方试验”。会议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中国区域广阔,国情复杂,仅有顶层设计远远不够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 “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的哲学原理依据?

3请就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合理工作方法建议

 

(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做好顶层设计是由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决定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所以改革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③我国的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2)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求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⑤矛盾特殊性原理 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有理。 (3)侧重方法论角度,具体方法,例如: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搞调研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顶层设计,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个是基层的首创精神,即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从党的角度,要加强顶层设计,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所以要做好顶层设计;从人民的角度,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所以改革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最后,我国的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所以“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的哲学原理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我们有顶层设计是因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求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我们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因为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合理工作方法建议,考生要注意主题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可以就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提出深入基层的建议,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角度提出搞调研的建议。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地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题型总结】“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制造来面临四大忧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忧患一、从蜂拥投资到产业转移。随着中国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制造业开始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成本等挑战很大。

忧患二、从成本优势到微利时代。“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技术 含量很低,现在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是成本高涨而售价不涨,利润率普遍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忧患三、由粗放式生产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管理升级 。而管理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忧患四、由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当前整个世界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国制造业多年来的疯狂投资、不重视技术研发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更是有目共睹。

1面对四大忧患,从经济学的角度,国家应该做什么

2面对四大忧患,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请你为中小企业发展提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

麦肯锡是美国有名的富翁,他坐飞机只头又等舱,他解释说:“我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比尔·盖茨比受肯锡更富有,有人在经济舱看到他,就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麦肯锡的“机会战略”值得人们学习,比尔·盖茨的节俭精神也让人崇敬。这就告诉我们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③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有些联系带有主观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5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为7.4%,这个增长速度较之2011年的9.3%,2012年的7.8%,2013年的7.7%,呈现出下滑态势。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通过基因组修饰技术提高优良性状,是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理想途径。如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把“金剪刀”—CRISPR/Cas系统,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 “修剪”,从而直接转化现有的研究成果,迅速提高作物的各种优良性状,实现农作物的高效、高产、高抗。这说明

①科技创新能改变规律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②科技进步能增强人们利用规律的能力

③意识因其能动性成为实践创新的先导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道出了哲学家的使命,体现了哲学的意义和价值。材料表明:

A.哲学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B.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真正的哲学可以成为时化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