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并于2016年1月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政府、企业等应该做好以下心理准备。一是原本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政府难免会对企业开一些“方便”之门,企业必须“断奶”;二是原本地方政府大包大揽,但新《环保法》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如果违法一并追究责任;三是技术准备,企业时不时出现超标排放,理由是治污设施检修或损坏而临时停工等,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只要不达标排放就严惩,因此“该技术改造的就技术改造”“该上环保设备的就赶快上设备”;四是对于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保法》还规定公众有举报违法企业等权利。

材料二“划生态红线、护绿色家园”,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湖州市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地级市,出台了《湖州市“五水共治”2014-2017年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治水负总责,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强化体制机制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投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严格日常执法监管,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举,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遏制违法行为,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投身“五水共治”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材料三   某市的联华村位于大山深处,由于长期过度开荒耕种造成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该市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对联华村整体搬迁,而部分村民安土重,对此有抵触情绪。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企业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

3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帮助村民理解政府的政策。

 

(1)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提高完善法律促使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②规定政府的环保责任有利于企业更好接受政府监督,促使其增强环保意识。 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增强企业违法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规定公众的举报权利有利于企业接受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控,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严格日常执法监管,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做到依法行政; ③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④强化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切实履行建设生态文明的职能,做到了对人民负责。 (3)示例: ①移民搬迁大作为,试题建设泽万代。 ②走出大山天地宽,生态移民谱新篇。 ③生态移民功在当代,生态恢复利在千秋。(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可给满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企业的知识点的理解,企业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平时需要加强记忆和运用,解答本题,首先学生要审题,本题是一道意义类的简答题,首先考生得形成对企业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通过分析材料:材料:“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体现了:“规定政府的环保责任有利于企业更好接受政府监督,促使其增强环保意识”。材料:“该技术改造的就技术改造。”体现了:“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分析材料可得:《环保法》的实施规定公众的举报权利有利于企业接受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完善法律促使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题是一道措施类的简答题,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材料:“强化体制机制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控,建设服务型政府;材料:“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举。”体现了依法行政。材料:“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体现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材料体现了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3)本题是一道开放类的简答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题型讲解】怎样解答意义类政治题?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与政治意义;还有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一、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 (3)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二、政治意义类 1、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应从国家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民主、完善法冶、稳定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国防、巩固政权和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三、哲学意义类 1、解题思路: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针对社会关注的多校划片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时表示,多校划片是各地在解决单校划片带来的问题中探索出来的办法,是目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举措之一,建议全国推广多校划片,但不意味着都要划片,建议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办法。建议所包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尊重了学生入学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辩证否定观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磨练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选项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C.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D.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查看答案

从2015年11月10日到18日,前后9天,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供给侧改革:

①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历史的必然选择

②是解决中国经济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的具体方法

③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替代性措施

④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回答19—20题。

1.对实行“街区制”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是“拍脑袋决定。也有人认为,此举对促进土地节约,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环有着显著意义。对这一举措产生不同看法,说明

①人们的实践水平不同,对街区制认识深度也不同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街区制的意象不同

③不同群体的不同说法揭示了制度的客观实在属性

④每一社会层面的看法都打上人们社会实践的烙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从政策文件到具体执行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要广纳民意,依法推进。这表明

①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执政

②司法机关必须依法立法,实现法制化管理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国家法律保护

④党和政府与司法机关相互影响、相互制衡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

①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④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