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

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又为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

(3)请你为今年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写两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1)答案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①认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正是因为人们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不同,导致了人们对生僻字认识的差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生僻字所持的不同观点,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范围及特定的过程,没有绝对的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生僻字争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更好的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3)示例;书写中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文字贯通古今,书写传承华夏;传承中国汉字,创新中国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一道开放类的简答题,学生可以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学生解答本题时,如果支持“使用生僻字”,可以从汉字的作用的角度来做答,经过回忆所学知识点,我们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果反对“使用生僻字”,可以从文化传播、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角度来加以回答。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在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审好题,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的相关的知识点,因此,考生首先要对认识论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回忆可知,认识论的知识点包括: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客观性、认识的过程。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由于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等。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简答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汉字、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真理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海淘、代购非常流行,新西兰奶粉、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日本马桶盖等受到消费者追捧,而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产量都较大,但品质跟不上。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材料三:现阶段从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任务艰巨,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敢涉险滩、啃硬骨头,未来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有效性、前瞻性,是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上下一致,各方配合,方向、制度、管理、智库的作用均不可或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打好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战。

 

查看答案

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这首小诗蕴含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9月22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辩证否定不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深循环理论认为:青藏高原的渗透水通过跨流域的深循环形式向外围排泄,其中一路水沿着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排泄,在内蒙古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日前,依据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8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材料佐证了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