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传承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⑵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应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
⑶寻找身边的儒家:请举出两个例子,具体说说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征,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基本形成了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
材料一: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2015年10月5日,美日等12个国家达成“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正式实施该协定后,成员国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带来产品和服务价格下降等便利。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外贸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美国参议员查尔斯·E·舒默声称TPP既定的目标就是要“引诱”其它国家“远离中国”,奥巴马总统也表示“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规则”。其实TPP并不可怕,有专家甚至指出,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导成立“亚投行”等举措,其实质就是反制TPP的。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如何才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⑵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该专家观点的错误性。
90后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人。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基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找到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最终会推动社会的变化。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看,这种“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在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会应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性,会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人士认为,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关人士的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就必须
①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②各党派通力合作,共同决定扶贫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④各个国家机关要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降低存贷款基准利息0.25个百分点,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五次降息,第五次降准,第三次“双降”。这一措施无疑将对房市和股市的下一步走向造成重大影响。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认识对实践有重要的反作用
B.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启示我们
①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坚持树立全局观念
②要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