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除夕之夜,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题的猴年春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独特、欢乐的视听盛宴。在和谐、欢乐的氛围里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获得国内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的“点赞”。
材料一:春节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纽带,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今年的春晚突出了主题,唱响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旋律,整台节目既突出了节日的喜庆、团圆的亲情,又凸显“一带一路”、“全面小康”、“强国梦”、“中国梦”等时代元素,让春晚在传承中有了革新,符合时代发展的脉搏。但也有评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说,今年春晚个别节目在突出主题时略显生硬。这就需要不断改进,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享受春晚的同时,更需要对春晚的瑕疵予以包容。
材料二:2016年春晚可谓创新出彩、亮点纷呈,充满正能量!轻清柔缓的苏州评弹、恬淡写意的山水画卷、古韵古香的传统服饰……情景歌舞《山水中国美》所营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成为今年央视春晚一道独特的风景,令人赞叹与沉醉;情景剧《将军与士兵》以“9·3”大阅兵为创作背景,展现中国军队在强军路上的昂扬斗志和大无畏精神;杂技《直挂云帆》展现在“十三五”发展蓝图绘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国人民面对挑战,扬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气;小品《放心吧》在喜剧故事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的主题,具有笑中有思,寓教于乐的效果;舞蹈《茉莉花》将西方芭蕾与中国的扇子舞巧妙融合,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美轮美奂,形成晚会的情感高潮。
(1)结合材料一,你如何评价2016年春晚,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2016年春晚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3)贴春联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它即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又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请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拟一副对联(不需横批)。要求:突出主题,对仗基本工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国未来五年有三个规律不容忽视:“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95次谈及“发展”,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字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材料二: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专家指出,从党中央公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实施还需一个过程,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二孩者仍属违法,地方政府可按规定进行处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教育部官员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将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对此,媒体评论指出:尽管高考双轨制尊重了人才培养规律,但只是改变供给,如何激活需求实现人尽其才才是关键。这一评论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坚持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下面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6年2月12日,被预言已经百年的引力波,终于被人类探测到了。据科学家说,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我们看不到的超级远的距离上,我们看不到的超级大的黑洞的变化引起的。此次,引力波被验证说明
①意识活动可以揭示自然之谜
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③意识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