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陆北京卫视,不仅仅是这个“芈”(mi)字夺人...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陆北京卫视,不仅仅是这个“芈”mi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生僻字的争议?

3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假如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鞍山“开写”,你能就此为鞍山制作两条富有文化意义的直传广告吗?每条不超过16个字。

 

(1)答案示例l:支持“使用生僻字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③生僻字涉及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的人认识的差异性。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争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答题示例:鞍山好风日,留醉与汉字;汉字听写落户鞍山,文化底蕴成就鞍山;鞍山携手央视,传承中华汉字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哪一个观点。如果支持使用生僻字,则要回答汉字的作用,即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还要回答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另外,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如果选择反对,则要回答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因为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2)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要求考生回答如何认识生僻字的争议。首先之所以会出现争议是因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次要回答如何对待这种争议,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鞍山制作两条富有文化意义的直传广告。考生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要注意从文化社会的角度,如鞍山好风日,留醉与汉字;汉字听写落户鞍山,文化底蕴成就鞍山;鞍山携手央视,传承中华汉字等。 考点:汉字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认识过程等 【名师点晴】 在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在解答情景式材料论述题时还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丢分现象,主要是答案表述不规范,材料分析不全,论证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5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改革全面发力、“十二五”圆满收官;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树立必胜理念,着力改革开放,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30多年来,中国坚持用改革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创下了一个个令西方惊叹的中国奇迹。下表是1979年——2014年我国几项重要经济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注:市场化程度50~65%为转轨后期市场经济,65~800/为欠发达市场经济或相对成熟市场经济,80%以上为发达市场经济或成熟市场经济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从起草到正式发布需经过以下过程:第一阶段,初步形成“基本思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后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提交党中央和国务院。第二阶段党中央起草和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成立起草小组,起草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等开展密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并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第三阶段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后简称《纲要(草案)》)。国家发改委在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基础上编制《纲要(草案)>初稿。到2016年“两会”前夕,公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渠道提建议,发改委组织多部门协助开展各类建言献策活动、专场讨论会、意见征求会,形成《纲要(草案)》送审稿。第四阶段审议通过<纲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后,由国务院将<纲要(草案)》送审稿提交全国“两会”,经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创造令西方惊叹的中国奇迹的原因。

2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的具体过程,分析“法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查看答案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

材料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经大修后颁布,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解决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以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10%,只有更加提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加重视相关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等多措并举,才能使技术转移真正实现应有价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真正促使制度创新推动科技转化,以科技转化助力经济转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此奖打开了中医药科学的大门,进一步肯定了中药在国际医学上的重要位置。这项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痛苦方面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重视医药科学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烟草天蛾毛虫专吃烟草植物,在此过程中摄人大量尼古丁。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烟草天蛾毛虫把尼古丁保留在自己的血液中,遇到掠食者时就把它们喷出来。生物学家说,正是生物之间无休止的较量,才造就了如此缤纷的世界。从材料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偕行”所做的必然选择,也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