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游客在哈尔滨吃鱼被宰上万元的消息,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刷爆了网络。一位自称来自江苏常州、名叫陈岩的网友发微博说,春节去哈尔滨过年,被导游带去一家叫“北岸野生鱼村”的饭店,两桌吃了1万多块钱。2016年2月17日,“天价鱼”酒店被停业整顿,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这说明
①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必然结果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中带来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
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作用,大肆宣传曝光此事件
④全体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多经济学家指出:“货币升值是引起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问题的共同原因。”从一定角度看,下列政策或行为可以缓解货币升值的有
①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居民购买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国家深化改革,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用新兴需求引导生产
③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列是A、B、C三类投资理财产品2015年的收益率情况,下列分析比较可靠的是
时间 产品 | A类产品 | B类产品 | C类产品 |
2015年3月 | 9% | 5.5% | 3.0% |
2015年6月 | 1.8% | 4.5% | 2.5% |
2015年10月 | 4.5% | 3.0% | 2.2% |
A.a产品收益率较高,适合中低收入者投资
B.风险性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C.三类产品收益率总体呈下滑趋势,a产品可能是股票
D.假如b产品是金融债券,则c产品可能是企业债券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12月16日上午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提出的五点主张引发热烈反响—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针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的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材料二:上述主张立足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信息鸿沟的客观现实,顺应人们对互联网安全与发展的强烈诉求;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状况并倡导备民族文化的交流,锁定智能互联带给人类的空前发展机遇害,直面网络犯罪、网络攻击.网络谣言等网络空间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中“中国方案”的五点主张,说明如何推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中国方案”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3)互联网为我们传播社会主流意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公民中任取两个层面的关键词,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一则“争做好网民”的倡议(字数控制在20字内、要求条理清楚。
实现“引领型发展”,关键是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材料一:目前,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成果转化的供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难,成果转化的需方即科研成果落地的载体企业90%以上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技术市场中介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政府部门引导动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式总是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主要破除了以下障碍: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强技术市场的造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
2016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修订和实施该法是如何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来实现引领型发展的。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了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恶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价值现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