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进入我国五年规划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GDP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失衡,酿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据此,国家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我国五年规划进程。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本次修改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衔接和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实施。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家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我国五年规划的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动漫影视产业落后,缺乏既具有票房号召力又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产品。对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把文化产业推向世界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
C.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D.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文化产业的标准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永恒的历史追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做法,是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D.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每位市民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礼仪。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城市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材料说明了
A.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B.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个人的文明素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得来的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急剧增长,欧美国家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这表明
①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世界各国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
③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正在国际化
④中华文化软实力正在提升并逐渐引领世界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