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五...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进入我国五年规划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GDP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失衡,酿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据此,国家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我国五年规划进程。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本次修改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衔接和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实施。

(1)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我国五年规划的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面临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人们必须要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重视环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自然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析】 (1)本题知识限定具体,唯物论的相关知识,题目类型属于原因依据类,问题指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唯物论的内容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知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开展的,说明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修改环境保护法。解读设问,环境保护法在知识限定范围内是社会意识,也是上层建筑,同时修改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明确本题所运用知识后,回扣设问,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名师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动漫影视产业落后,缺乏既具有票房号召力又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产品。对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把文化产业推向世界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

C.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D.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文化产业的标准

 

查看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永恒的历史追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做法,是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D.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查看答案

每位市民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礼仪。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城市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材料说明了

A.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B.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个人的文明素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得来的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查看答案

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查看答案

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急剧增长,欧美国家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这表明

①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世界各国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 

③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正在国际化   

④中华文化软实力正在提升并逐渐引领世界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