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宝库中获得灵感,发现了抗御疟疾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树立了我国在现代医药研究中利用传统中医药宝库发现新药物的典范,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原虫性病源一疟疾的治疗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揭示了新药的发现很可能始于偶然,而孕育于必然的规律。从联系的观点看,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说明了
①联系是必然的,科学研究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②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③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最初从事RNA的研究。他研究时发现,RNA极不稳定,遇热就分解,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这让他联想到当时学界普遍认为超级稳定的DNA-和RNA相近的分子。他决定对DNA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NA也极不稳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是人体负责看管DNA的蛋白质在不断对其校对、修复,维持了DNA的相对稳定。这一深化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人类的执着、联想是推进人类对自身科学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④实践是推进有关人类对自身认识科学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一杯豆浆加一个鸡蛋是很多市民昀营养早餐搭配。然而,近日很多网友发帖质疑这种早餐搭配方式不合理,称豆类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会干扰鸡蛋中的蛋白质吸收,容易引起腹泻。经央视《是真的吗》记者实验证明,网传说法并不可信,煮熟的豆浆和鸡蛋搭配是安全的。这说明了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和错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观察下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