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读书看报了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如果有...

材料一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读书看报了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上网了吗?”,多数人的回答是“是的”。网络具有快捷、即时、大众性、互动性等特点,它催生了新的文化类型,使文化传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现如今,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影响着我们的文化选择,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回避地说,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其内容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

材料二文化是产业,文化也是事业,文化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在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如何趋利避害。

2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对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的理解。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利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大信息量、即时性等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引导人们传递正能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主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高人们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关系。对文艺作品,既要看到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其社会效益。 ②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在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如何趋利避害。材料中强调了网络具有快捷、即时、大众性、互动性等特点,所以我们用利用这一优点,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利用网络阵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这启发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主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提高人们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2)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分析对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的理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考生首先分析一下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具有主次之分,我们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文化对人的一下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矛盾的基本属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锦囊】 “怎么办类”(措施、方法、建议等)的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仍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具体来说答案可从三个方面去找: (1)从材料中找方法: ①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 ②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2)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比如解决农业的措施书本上就讲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3)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电视荧幕。开播以来,该剧不断创下收视纪录,随着该剧红遍全国,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乃至烟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扭”出了鲜艳的胶东红!

《大秧歌》是一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主线,创新视角展现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讲诉了一段可歌可泣、热血沸腾的抗日传奇故事。剧中描述的“先国仇后家恨”的抗战精神,正与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编剧夏仁胜说,剧本形成过程中,搜集到的胶东抗战故事不下100个,无论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是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或者是村头抽烟的老兵,都成了小说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整部抗战史诗的书写者。正是这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素材积累,让《大秧歌》保持了朴实与真挚,也多了几分厚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揭示《大秧歌》红遍全国背后的“秘诀”。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多地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引起公众担心,也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古人敬畏自然,依赖自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产生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甚至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如今,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现状,我们再次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材料二“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主客体两个方面说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2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雾霾。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攻坚阶段,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革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有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从唯物史观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图漫画《挤水分》启示我们

满分5 manfen5.com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要坚持客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想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