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

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梁启超的这句话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B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即糟粕和精华,不能不辩证的继承,排除;D说法错误,文化的不同源于社会实践的差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许多人由读书转向读屏阅读内容也日渐多元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人的阅读由深变浅、由精变粗。下列对于精阅读粗阅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阅读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途径

B粗阅读是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C精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D粗阅读在文化上对人不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把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查看答案

中美两国远隔重洋,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开启两国文化交往大门。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但是人文交流从未停止。世界文化之苑百花争艳、气象万千,中美文化交流既要广收博采、包容万物,又要保持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唯此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近年来,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带动下,两国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活跃。2015年,中美文化交流大放异彩,中美两国政府与文化机构已分别在对方国家举办了数百场文化交流活动,全面介绍本国优秀文化艺术,为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做出贡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有差异,友谊无国界。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中美两国人民不断加深理解,增进情感,为中美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文化交流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中美文化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材料一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读书看报了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上网了吗?”,多数人的回答是“是的”。网络具有快捷、即时、大众性、互动性等特点,它催生了新的文化类型,使文化传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现如今,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影响着我们的文化选择,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回避地说,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其内容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

材料二文化是产业,文化也是事业,文化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在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如何趋利避害。

2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对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的理解。

 

查看答案

“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电视荧幕。开播以来,该剧不断创下收视纪录,随着该剧红遍全国,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乃至烟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扭”出了鲜艳的胶东红!

《大秧歌》是一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主线,创新视角展现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讲诉了一段可歌可泣、热血沸腾的抗日传奇故事。剧中描述的“先国仇后家恨”的抗战精神,正与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编剧夏仁胜说,剧本形成过程中,搜集到的胶东抗战故事不下100个,无论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是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或者是村头抽烟的老兵,都成了小说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整部抗战史诗的书写者。正是这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素材积累,让《大秧歌》保持了朴实与真挚,也多了几分厚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揭示《大秧歌》红遍全国背后的“秘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