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然而,中国的崛起还存在文化方面的短板,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等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影响了中国形象,同时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1)为什么中国不能缺席全球治理?结合材料,运用走进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阐述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图: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情况
表:2010—2014年我国扶贫情况
年份 项目 |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亿元) | 贫困标准(元) |
2010年 | 213 | 1274 |
2011年 | 272 | 2300 |
2012年 | 332 | 2300 |
2013年 | 394 | 2300 |
2014年 | 433 | 2800 |
注:随着2011年我国扶贫标准的调整,当年农村贫困人口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按2014年贫困标准,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材料二:自1993年起,W县立足当地山区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0多年来,县政府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下山后农民增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阐述该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道理。
(3)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扶贫致富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省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财富,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栖息之所
②传统文化是包袱,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0多年前,中英剧坛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散发着对美和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依然震撼着今日的读者和观众。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普遍规律
②东西方艺术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③优秀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④时代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后开始实施。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③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决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这种政务服务
A.体现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C.增强了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D.旨在维护和树立政府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