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对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地名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对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地名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众多独特地名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为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要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体现时代精神,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众多独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和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众多独特的地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血脉相承,对于寄托乡愁,凝聚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地名文化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 ②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发展地名文化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③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地名文化要尊重历史又要体现时代发展潮流。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包括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和实质等知识,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因为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体现时代精神,因为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因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众多独特地名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注意本题设问中强调了“众多独特地名”,所以考生要从文化的多样性加以分析,从文化遗产的作用加以分析;其次强调了历史的活化石,体现了地名凝聚着传统文化,所以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分析。 (3)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为开放型试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但是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考点:辩证否定观、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作用、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名师点晴】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 ①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 ②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 ③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从设问的角度来说,高考论述题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限制型的特点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围,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扩展型的特点是: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考生需要自己确定答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自由发挥程度较大。 ④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由于情景材料论述题的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区分度强,此类题的得分一般不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因信息把握不准,答案组织空洞,得分在平均分以下。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做题方法 1.仔细审题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审题是第一步,是关键,是前提。 (1)通读材料找“题眼”。应针对此类题的特点,对材料快速阅读,边阅读边理解,边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内容、状态、性质、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找着材料的规定性,即所谓“题眼”,进而把握材料中心。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要求、指向等都反映在设问中,故这一步尤为关键。学生必须细心审读设问,搞懂蕴涵,抓准关键词,明白题意,把握意向。主要从两点出发: ①找出关键词句,辨明命题意向。这样才能确定角度,界定所涉内容。 ②找准限定词句,审透题意细节。 2.规范答题 (1)搜索知识找结合。审过材料和设问后,要找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关键是搜索与材料、设问相关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其交叉点,取舍作答。 (2)运用逻辑定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所以必须认真、缜密、精心组织答案。 ①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 ②用方法: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钢铁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放缓,对钢铁需求和钢材价格都带来了严重冲击,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产能过剩、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污染重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性化,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其中,产能过剩问题是当前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集中表现。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自此,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日渐加快。

材料二政府和市场的错位被认为是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国当前供需失衡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失灵导致的。诸多领域的投资、生产和价格等方面都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比如,当前产能过剩的刚铁、水泥、船舶等行业,无一例外皆是政府当年选定并大力扶持和补贴的产业。这些项目因投资大、税收高、对GDP拉动大而受到政府的青睐,当各地争相上马这些项目时,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2016年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去产能的座谈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掷地有声:“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让企业发挥自我竞争、自我淘汰的积极意识。同时也要充分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该如何作为。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       

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途中,驴对马说:“如果你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筋疲力尽,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该寓言蕴含的哲学启示是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联系       

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利用激光产生反物质”的有效方法,为了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上海光机所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研究。近期该所团队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这一发现将在材料的无损探测、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癌症诊断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超快正电子源”的诞生表明

①科学实验的最终成果源自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②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为实现发展目标,中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实现主次矛盾转化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