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5年7月,我国各级财政已收回的“沉睡”的财政资金2500多亿元以及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进行了调整,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统筹使用财政资金( )
①有利于抑制总需求,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②在增加资金有效供给中发挥了国家治理功能
③是通过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罝
④旨在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Big Dala)时代的到来,需要企业( )
①准确分析信息——明确市场需求——寻求营销对策
②及时掌握数据——降低生产成本——杜绝盲目经营
③把握市场动向——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④有效监管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外溢效应”对知识溢出的吸收与接受主体紧密相关。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需要( )
①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②推进去库存化,淘汰落后产能
③完善创新体系,加强研企合作
④完善社会保障,改革养老保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市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该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
②该市居民收入总量与消费总量呈反向变化
③该市居民收入变化是其消费变化的前提
④该市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具有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材料一:继2015年元旦贺词的“点赞”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春节贺词中带火一个词:家风家教。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孟郊那首著名的《游子吟》,讲述了“家”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在这个全球华人最重要的节日里,把每个人的“小家”提到和国、天下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是发出这样的勉励性信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是仅在标语教材里出现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贴近我们每个人,需要我们去践行、去倡导、去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价值观的强大,让我们从注重家庭开始。在这个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不可或缺,都至关重要。
材料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的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与人为善的情怀,体现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父子、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简述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2)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某社区拟开展“好家风”展示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20个字以内。
201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大国转身,靠什么拉动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2%,2014年达到2.05%,2015年超过2.1%。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产业增加值则成倍增长。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的深圳市,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8.7%,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同期增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简政放权、降税清费、降低融资成本,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企业创新“减负”;而改进和完善GDP核算办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加大技术创新在国企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等,更是让“创新”成为考核“指挥棒”……通过以上的措施,企业和政府的创新动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1)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才能把企业的创新动力释放出来。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