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随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为市场主体松绑开路,鼓励创业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加了有效供给。但总体上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过剩,一些“大路货”积压,再打折促销也无人问津,而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升级的消费新需求。 中国游客在国外抢购化妆品、奶粉、生活家电甚至马桶盖的事情时有发生。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突出矛盾。
材料二: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决策。只有真正理解、支持、落实了相关政策,实现了产业的结构性升级,我们的改革才算成功。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谨防“运动式”的改革,期望短时间内消灭十几年期间积累的过剩产能,关停闭“三高”行业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造成大量职工失业,工厂倒闭,并为社会稳定埋下重大隐患。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形势下我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市场机制对实现供给侧结构件改革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各地方应如何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
凭着对土地的挚爱与对事业的专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四十几年来埋头于小麦育种科研,打破了优质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虽年至古稀,但他依然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培育出一个更好的新品种,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王辉教授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①要敢于打破规律推动实践创新
②要为人民的利益真诚付出、忘我投人
③要通过科学实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④要把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有几位年轻人来到乡村,看到那广袤乡野与田园风光,不禁陶醉其中感叹真美。不意田间一位劳作的老农说道:你们要是在这里生活,可能就不会感到都是美了。这一故事说明
①美是人的纯主观感受
②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④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十年前,网络生存24小时还是一种挑战。如今,断网24小时才是人生最大考验”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到政府的决策施政、企业的运营创新,互联网的影响力无远弗届。这表明
①互联网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新联系
③互联网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是多样的
④互联网发展与人类的利益始终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拔穷根、扶贫必扶智说明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扶贫先扶志,习近平强:“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这说明
①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脱贫的前提
②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的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要着重抓住内部矛盾
④实现贫困到富裕的转变需要社会提供机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年1月1日,由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新议程呼吁各国现在就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世界各国领导人与各国人民之间达成的社会契约。”下列对此概括准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的新主题
B.巩固联合国领导地位,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C.建立公平公正秩序,促进均衡持续发展
D.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