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

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中小学业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并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专家认为,此举旨在恢复我国重视劳动教育传统,通过课堂让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的意义,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重视劳动珍惜劳动的理由。

 

(1)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践行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意识缺乏,针对这些现象,教育部下发《意见》;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教育部委托有关方面实地调查研究,吸取有益经验,形成了意见稿; ③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④在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定位考察的知识点,就本题而言着重考察的是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要重视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本身就体现出了文化特别是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其次,对学生开展这种教育也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第三,开展劳动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第四,要求考生分析出当前开展这种活动也体现出了我们的时代精神。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重视劳动珍惜劳动的理由。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非常广,同样考察的是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与运用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充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寻能体现哲学道理的相关语句与关键词。比如材料中“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然后教育部开展了劳动教育从哲学层面来看体现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想。再比如材料中“恢复我国重视劳动教育传统,通过课堂让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的意义,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以及个人如何才能在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中实践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 【考点定位】文化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劳动创造价值 【名师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我国智力资源数量和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迄今为止,我国有科技人员3000万人,有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106万人,分别占到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我们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研发总投入已占到GDP总量的2%以上,这同中等发达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基本相当。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却仅排世界第19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有10%,比美国80%的转化率低70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一方面论文发表后,科技成果就“束之高阁”,成为“陈果”;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

材料二: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特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但应当充分听取本单位科技人员的意见,并在本单位公开相关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1)针对材料一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应如何落实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有的作为。

 

查看答案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论罪责就是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了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小心碰倒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来。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大师顺着游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跃然纸上。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树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定

④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孔子家语》有载:鲁国有年终举行盛大的腊祭,庆祝一年的劳动成果。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去观赏,他对子贡说:“你看见他们心里的快乐吗?”子贡不屑地说:“这个国家的人都疯了,我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孔子教训了道:“唉!这是上天赐予的恩泽,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啊!”孔子与子贡对腊祭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形成正确认识是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意识会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不同

③意识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则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