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从1992年在巴西签署第一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世界各国已经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长达23年的谈判。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2015年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历程碑。历经13天,1万余谈判代表参与的大会,顺利达成《巴黎协定》。各国政府大多称之为“历史性”、“转折性”的,认为它确立了2020年后自下而上、相对宽松灵活的减排模式;坚持《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意思是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区别),强化了共同责任;回应了发展中国家关切;体现了基本共识回避重大分歧,有待后续谈判。
(1)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的哲理?。
材料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
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3)从“探究世界的本质”角度,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一: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编制纲要,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峰会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各国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要尊重彼此的发展选择,相互借鉴发展经验,让不同发展道路 交汇在成功的彼岸,让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共享。”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学知识,分析世界各国应如何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早年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看,青蒿素的研发过程说明了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应坚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沙漠提议:“我沙土多,你水多,我们交换吧。”大海同意:“欢迎您填补我,但我已经有了沙滩,所以只要土,不要沙。”沙漠说:“欢迎您来滋润我,可海水太咸,会让我更干,我只要水,不要盐。”结果,沙漠依然干涸,大海还是汪洋一片。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是
①发展是通过矛盾双方的分离实现的
②矛盾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统一
③对立统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吸收阳光,从而节约能源,但这些玻璃对鸟类来说却是致命的。有统计显示,在北美每年因在飞行过程中受到视觉干扰,误撞到大厦玻璃而丧命的鸟类就超过了10亿只。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展出2400多只候鸟的尸体,这些候鸟都是因为在迁徒途中看不清高楼大厦的玻璃而发生撞击致死的。这启示我们
①要认识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要尊重事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③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尊重事物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④从事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针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述材料说明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过程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