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图中横轴为供求量Q,纵轴为价格P,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变动的方向为D→D1,S→S1,交点E0和E1为均衡点)。不考虑其他条件,与E0→E1反映的供求变化状况一致的是
①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要求,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
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土地供应减少,引起商品房供求变动
③“全面二胎”政策放开,母婴用品的供需发生变化
④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旅游设施遭破坏建设滞后,导致出行旅游价格高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调”;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城市的特色应当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一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现代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
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一些。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⑴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留住城市的文化基因需要保护好历史建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⑵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共生。
⑶结合材料,请就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2015年11月份,中国官方多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蝙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倒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一系列有关“供给侧”的信息屡屡“刷屏”,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剖析,也不乏来自媒体的答疑解惑,更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建言献策。
⑴结合材料一,从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
⑵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社会各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应有作为。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上述五大发展理念,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源于价值判断
③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④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旨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发病率;对癌症患者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说明
①真诚的心理关怀决定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②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战胜癌症
③健康生活方式有赖于对癌症发病规律的认知
④健康的心理对于我们战胜病魔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推动了疟疾的治疗。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人类对抗疟疾依旧任重道远。材料告诉我们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
③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