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大思想家,其“心学”集儒、释、道之大成。王阳明立下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综观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乃其总纲和终极指归。心学认为的“知”,指知识、信念,主张通过实践和领会才能实现其价值。道德修养和实践行动方面要将“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所以知与行必然是一个过程。
通过实践后形成的主观信念具有多样化,主体在实践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挑选既有利于自己实践行动,又不违背社会规律的准则作为信念的内涵,将“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付诸于行动之中,这就是“致良知”之学。应用“致良知”之学,在社会行为中“为善去恶”,在“知行合一”中充分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
今天,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
(1)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王阳明之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心学的“知行合一”必然是一个开启、扩充、运动正能量的过程。
(3)请从“知行合一”的角度为弘扬雷锋精神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超过15字)
材料一:2015年,我国玉米、小麦、稻谷库存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增产的产量却存进了仓库,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粮食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不高、品质偏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成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和临时收储价,把价格和补贴合二为一。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2016年我国粮食供给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既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
材料二:“一带一路”穿过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里.有60多个国家农业资源丰富,这给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仑储,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强化合作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粮食供给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合理性,并说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民的影响。
(2)“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我国农业更好地走出去。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性障碍,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着眼点还是要放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双创”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②“双创”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单靠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表明要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④做强实体经济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每当经济严重下行,决策部门会想到房地产,而在经济繁荣、房价上涨时,又不愿提及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柱作用。2015年10月,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数据让决策层再次发出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的价值判断。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价值判断的变化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下列选项中体现这种一致性的是:
A.群众——领导——群众 B.量变——质变——量变
C.否定——肯定——否定 D.对立——统一——对立
美国一位智者的名言给债权人上了一堂课:“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你会有麻烦;但如果你欠银行1亿美元,有麻烦的是银行。”该智者的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