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家推进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南昌九江一体化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但也对保护鄱阳湖水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对此,江西省委省政府严格规定: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功能分区的要求,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滨湖控制开发带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高效集约发展区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推动昌九两市联合开展鄱阳湖环境综合整治,对重要河湖的源头和周边区域实施严格保护,坚决取缔非法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在实行零排放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生态移民,有效保障水环境安全。所有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支持南昌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共青城市建设全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县,推动昌九地区率先建设水生态文明乡村。
材料二:为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江西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产业、开放、创新和区域发展升级,加快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将着力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培育两个都市区,打造两大战略支点,共建生态“双肺”。
“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即:沿京九铁路纵向发展轴、沿长江通道横向发展轴和沿沪昆通道横向发展轴,形成“工”字型发展格局。
两个都市区,即: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通过加快建设昌九都市区,带动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两大战略支点,即: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通过打造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促进昌九相向发展;同时,着眼于打造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提出在南昌和九江相向融合发展地区,规划研究设立国家级昌九新区。
生态“双肺”,即: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昌九东部建设以鄱阳湖水体及湿地为主的生态“蓝肺”,西部建设以山地森林为主的生态“绿肺”,共同构建昌九生态屏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在推进昌九一体化过程中如何破解资源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昌九一体化战略部署的理论依据?
周国平,善以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
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
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②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③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钱钟书先生说过:“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觉会因为个人阅历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