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下图中漫画寓意的是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央视网、腾讯视频、优酷、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作用于《穹顶之下》,3月2日下午15点《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突破2亿次,创新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该片的成功佐证了
①文化创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公益性文化作品比商业性文化作品更受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