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经济发展“薪常态”的特点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动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表
材料二:2014年以来,某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进经济创新发展:按市场机制配置资夺、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34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1579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三管齐下”;98%以上的省自主创新专项由企业牵头实施。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2)析材料二中某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经济意义。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在拔河实验中注意到,当拔河的单边人数从1个人逐渐增加到一群人时,集体的力量并不等于个体力量的总和。林格曼由此得出结论:当人们参加社会集体活动时,他们的个体贡献会因人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并将其称之为“社会性偷懒”。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看,克服社会性偷懒要
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
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充分发挥个人能量
④用正确的价值观支撑自己,坚定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自从人类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用于抵御疾病的抗生素已达几百种,但也只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与此同时致病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也在增强。人类与细菌的对抗仍在继续,如果人类仍然盲目滥用抗生素,那么这场战役的胜者也许不会是人类自己。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认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享用要有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设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英国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水源。”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理解,符合上述观点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岿要准备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④关键部分的作用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